股票代码
300976
本集团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本集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等管理程序。推动环境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形成日渐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践行绿色环保运营的承诺。同时,根据国际和国家的环保标准,确保合规生产以创建绿色文明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耗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确保各类污染物排放完全符合相关标准,我们实施环保三级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及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各级人员具体负责环保制度的执行和管理。
本集团着力推进环保建设,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清洁生产,努力将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推行前置环评试点,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等环境风险因素,研究建立多级风险防控机制及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从原材料的选择开始,优先采用可回收循环再利用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到整个生产、使用、回收周期,普及并提高环保意识,自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积极履行环保责任。
我们主要的厂区,东莞及昆山厂房均已通过环境保护相关管理系统的认证与审查。
环境相关管理认证 | 东莞 | 昆山 |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 已获取 | 已获取 |
ISO 14064-1 温室气体核查 | 已获取 | 计划中 |
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
本集团深刻意识到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随着碳排放和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集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以《能源、资源管理程序》《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作为内部工作指引,规范各厂房必须定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及资源使用的情况并设定相应目标和跟踪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进度,并通过改善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替换化石能源,及其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自身营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本集团的行政部是主要负责能源、资源使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归口部门,包括制度文件的建立与更新、管控目标的设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核算,并且每年编制《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便进行目标的设定与跟进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于报告期内,集团已委聘第三方专业审核机构按照 ISO14064-1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标准及 ISO14067 碳足迹查证标准对我司东莞工厂营运及两个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这项工作能够提供独立的验证和确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并采取更有效针对性的减排策略,跟踪实施情况。这有助于集团履行环境责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经营理念上,集团始终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于报告期内,公司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机动车辆管理,公司置换或新增添置车辆时,优先采购新能源车辆, 严格执行用车申请、审批制度,倡导员工绿色出行,减少油耗和排放,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通过在厂房宿舍楼宇顶层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2023 年采用太阳能发电合计 480,200 千瓦时,部分满足集团的能源需求,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集团将绿色经营的理念落实到日常运营的各个方面,倡导绿色办公,为员工利用 OA 系统等无纸化高效办公增加信息化投入,提倡无纸化绿色办公模式。集团鼓励节约用电,减少办公计算机、生产设备的待机时间, 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公共区域使用感应照明灯,控制中央空调保持在合适温度等。未来,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落实 “双碳”工作,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要使用的燃料及能源主要为天然气、汽油、柴油及外购电力,用于厂房日常营运、生产制程及公务车辆之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共 11,005.08 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所使用的非再生能源总耗量约共 72,052.49 千兆焦耳 。
水资源
本集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各运营所在地在用水及污水排放水质等方面的管控标准,主要透过规范日常运营中的水资源使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规范厂区废水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水体的影响。每月持续监控耗水量,每年度对用水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上一年度水资源耗用情况与公司运营发展策略,以制定年度资源管理行动方案。我们非常注重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供水系统,杜绝跑、冒、滴、漏和水长流现象,如发现管道、阀门有漏水情况,将实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修理及更换,以防止不必要的消耗。我们亦透过定期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讲座等活动,提升员工节水意识。于报告期内,本集团共消耗 152,127.00 立方米的第三方供水,并无发生求取适用水源的问题。
本集团在日常运营当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清洁厂区的洗洁污水与员工于公司及宿舍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废水,我们的生产工序并不会产生工序废水。我们已制定《废水、废气和噪声管理程序》规范厂区废水的排放要求,并对厂区内的生活污水管网根据国家及市政管网的排放要求进行规划铺整。行政部每月对生活污水管网与雨水管道进行检查,遏止任何交叉污染及违规排放的可能。我们每年委托具资质环境监测机构对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于报告期内,本集团所排放的废水均符合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31962-2015》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并未发生任何违规排放的情况。于报告期内,本集团共排放 138,294.80 立方米的生活污水。
此外,我们亦制定了《雨水管理程序》以应对因雨水可能导致的潜在污染活动,例如 : 在搬运危废、清洁生产工具上的化学品过程发生泄漏,被雨水冲刷流入下水道造成污染。对此,我们已实施雨污分流的措施,设置清洁糟、二次围堰等防渗漏措施,考虑结构的有效性,使用耐腐蚀的材料,且加盖顶篷,以防止因泄漏流入雨水管道造成的交叉污染。
化学品与废弃物
本集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废弃物管理程序》,明确“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的废弃物管理原则,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贮存、合规处置及记录的全流程管控,以尽可能降低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营运当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一般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一般废弃物例如 : 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边角料、生活垃圾及厨余等;危废则为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出,于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例如 : 含有机溶剂废物、废胶水、废活性炭、废抹布、废空桶 、废冲压油等。于报告期内,本集团共产生 361.13 吨一般废弃物及 18.93 吨的危险废弃物,所有废弃物均按照营运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委托具资格的危废回收商及环卫公司进行处理,并未发生任何违规处理废弃物的情况。
此外,我们亦每年制定教育训练计划,对公司内涉及产生危险废物的部门人员开展培训课程,每年按照所建立的危险废弃物应急预案进行危险废弃物泄漏与火灾等情景的实操演练,确保员工在环境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减低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本集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化学品管理程序》,明确规范化学品在采购、搬运、入库、贮存、使用、应急处置、废弃物处理等流程的管理举措,并且我们的厂房亦已获得 IECQ QC080000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认证。我们在每个工厂成立化学品管理团队,负责指导使用人员进行化学品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环境及社区受到保护。
公司通过实施书面计划,对提出的化学品采购需求和新化学品导入进行审批,制定与维护化学品的书面清单,记载所有进入工厂的危险化学品,并每年审核化学品列表。按照运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入库,并严格规管其存放和使用条件及规管相关使用人员的操作等,实现全流程化管理。
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区域均已配备各种防护、监测及防泄漏设备,例如 : 温度与湿度测量设备、有害气体探测器、静电释放器、防爆电气装置,以及洗眼器等等。为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我们持续向员工传达危险化学品危害信息和后续控制机制,并要求相关作业员工必须配戴公司所发放的个人防护装备。
废气排放管理
本集团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每年定期委托第三方资质机构对各厂区开展环境监测稽查,确保各种规管大气污染物合规排放。根据所制定的《废水、废气和噪声管理程序》,我们在厂房中各个废气排放口装设废气处理装置,并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粉尘废气使用布袋除尘后高空排放,布袋内所收集的粉尘则每日进行收集处理。厂房亦积极推行电动叉车使用等措施,减少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废气污染物排放。此外,我们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材料 ( 例如制冷剂 ) 进行严格管控,以确保其不含消耗臭氧层物质;并定期委托消防设备检测机构确保设备正常运作无泄漏。
厂房楼宇顶层安装废气环保处理装置
应对气侯风险
气候变化使各种极端天气变得更频繁,情况更为恶劣,经常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气候变化还正在改变温度、降水和其他天气现象的季节性和年度模式,增加暴雨、潮位上升和洪水灾害的风险,可能对建筑物、仓库和储存货物等资产造成严重破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长远而言,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慢性热浪的气候模式的长期变化(如持续较高的温度等)。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各国政府可能改变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应对气候变化,本集团因而需改变内部政策及措施, 增加面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这可能增加营运成本及影响产品需求。
本集团认为,气候变化的风险仍迫在眉睫,通过了解这些趋势与自身业务的关连,有助于本集团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机遇,长远而言有助于把握机遇的潜在得益及加强本集团的应对能力。本集团正积极开展气侯风险与机遇的识别工作,持续透过与第三方 ESG 专业咨询机构及各个部门前线员工的恒常沟通以识别对集团及厂房营运影响重大的实体与转型风险,下表为本年度所识别的重大气候风险的说明与影响 :
风险分类 |
风险 |
风险描述 |
财务影响 |
实体风险 |
台风/ 强降雨水灾 |
台风与洪水灾害影响员工出勤及厂房日常营运,也可能造成供水供电、物流交通中断或供应链断链,因而造成停产或减产;对厂房生产设备造成损坏 |
资本支出增加
营运成本增加
支出增加
|
极端高温 |
极端气温可能会对公司员工健康及身体造成伤害;食物短缺;造成厂房设备运作异常或损坏 |
||
政策法规风险 |
碳关税 |
欧盟地区实施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对进口至欧盟地区的特定产品征收碳税 |
营运成本增加
支出增加
|
ESG 披露要求 |
国家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ESG 方面披露愈趋严谨 |
支出增加 |
|
环保法规 |
国家对各种资源使用、废弃物与排放物管理采取更严谨的管理手段及法规 |
营运成本增加
支出增加
|
|
市场及技术风险 |
原物料中断或成本提升 |
受极端天气影响,供应商上游原料短缺造成原物料价格上涨、运输受阻,造成原物料出货及生产的延迟 |
营运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
|
客户对供应商及产品的ESG 表现及披露要求持续提升 |
不同客户对公司的日常营运是否符合其供应商行为准则的要求增加,产品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导致厂房营运及产品需投入更多成本以管控超标风险或符合客户期待与要求 |
营运成本增加
支出增加
|
|
声誉风险 |
ESG 评比表现未如理想 |
集团正开展参与不同ESG 评比的工作,如 CDP 及 EcoVadis,ESG 实践可能对不同 ESG 评级要求未能有效对齐,导致评级未如理想,影响公司声誉 |
声誉受损 |
抵御极端天气
为应对可能的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台风暴雨情形,本集团已制定《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以便灾害来临前,事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在紧急突发事件来临时能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控制局面,把暴雨水浸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